但麴义不认为王羽会这么小觑自己,其他不说,单凭对方那招驱马乱阵,就是重视的证明!
心念电转,再看到铁骑之间较一般阵列更长的间隔,麴义刹那间做出了判断,并当机立断的做出了指示:“稳住,长矛只是幌子,敌骑还是要近身搏杀!”
利用更长的骑矛高速突进的战法,骑兵之间的间距越小越好,骑矛越密集,单位面积上造成的杀伤就越大,对步兵造成的士气压制也越大。而青州铁骑冲阵的间距拉得很开,完全不符合这个标准。
主将的呼喊,对先登将士来说,已经无关紧要了,他们无暇去听,听到了也无暇去想,按照常识,骑兵的突刺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剧烈的冲撞,那将是他们展示气魄的最后时刻。
然而,正当面的长矛手们惊愕的发现,意想之中的冲撞并没有来的,刚刚刺杀过对手的骑兵居然减速了!
其实到底是不是减速,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是很难分辨得出的,长矛手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他们有参照物可用——在第一名骑兵完成刺杀之后,在他身后的骑兵骤然提速,越过了前者,发动了第二次突刺!
整个过程只在刹那之间,所以没人能用语言来表达心中的震惊,只能大声呼喊着,眼睁睁的看着另一支长得不像话的长矛刺击而来……两轮突刺并非终结,因为后面还有接踵而至的第三轮突刺。
“噗!”长矛刺入人体,发出巨大的声响。
这些长得离谱,高达两丈四的长矛不具备马槊所拥有的缓冲和蓄力能力,但凭借着战马的速度,他们依然给先登营造成了巨大的杀伤。
不少步矛手的身体竟然被骑矛刺透,整个人糖葫芦般在矛杆前段挣扎,哀嚎。长矛的主人一脸漠然,只是用全身力量把矛身端平,压低,直到矛尖又刺到了下一个目标,手掌的力量再也把握不住矛杆。
先登营的前阵就像雪崩一般坍塌下去,他们不怕和骑兵对撞,但却完全适应不了青州军的节奏。
如果青州铁骑是整体压上,只要前军死战,后排的长矛手就有反击的机会,但青州军却是一批批,如层层叠浪一般压上来,让他们完全找不到反击的时机。
这种叠浪似的攻击,在步兵对战中还有过先例,毕竟步兵速度较慢,有调整、指挥的余裕,可骑兵冲锋的速度何等之快,哪有接受指令的时间呢?
铁骑完成冲刺后,第一时间扔掉了难以拔出的长矛,操起马槊或环首刀,在阵中大肆砍杀起来。
到了这个时候,能看到总体战局的人对铁骑的进攻模式就看得更清楚了。进入了缠战阶段,那种匪夷所思的节奏依然保持着。
准确形容的话,铁骑是以三为单位,三人为一个小组,三组结成一个小队,像是一个个小小的锥形阵,通过马速和彼此的间隙,不断调整相对位置,使得总是由生力军面对敌人,同时使得敌人无法把握攻击的时机和位置。
对中间的敌人发动攻击,就会发现敌人突然避开,同时,两侧的骑兵猛然加速,对自己发动了致命一击,而中间的敌人却将矛头转向了自己的同伴。
这不是锁定目标就能解决的问题,因为骑兵速度快,所以在对战之中掌握着充分的主动权,虽然总体数量更少,但真正打起来之后,却是骑兵在以众凌寡。
先登营的长矛手无法适应这种战法,被铁骑的迅猛攻击打得节节败退,伤亡惨重。
矛阵没有解体或崩溃,但在麴义看来,矛阵崩溃与否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青州骑兵用这种诡异的节奏,始终保持着整体推进的态势。只要这个态势维持下去,矛阵后面的戈阵就无法发挥作用,这一战……别说打赢,恐怕连消耗对手的目的都无法达成!
造成这一切的,不是驱马攻阵的小计谋,也不是那长得不像话的骑矛,甚至都不是铁骑身上的重甲……
麴义很清楚,这些手段都是王羽为了降低伤亡而采用的,实际上决定胜负的,是敌骑展示出来的奇异战法!只要能完美的施展出这个战法,就算没有上述的那些东西,这一战的赢家也只会是王羽!
因为那不是普通的战法,而是一种战阵!在今天之前,麴义一度认为,这个战阵早已失传,只存在于传说之中,即便有幸运儿得到阵图,也不可能将其重现、复制出来。
同样的,既然这座传说中的奇阵再现了,那么作为奇阵攻击的目标,自己的顽强抵抗也只能是垂死挣扎,给这座奇阵的重现再增添几分辉煌与荣耀了。
因为,这是大汉朝曾经的第一强兵——霍去病的骠骑军横扫大漠,纵横无敌的无双利器……
骑战车悬阵!(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