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布尔博士的超级大炮(1 / 2)

巴比伦帝国 华东之雄 1758 字 2个月前

比利时。

这里是欧洲的一个很普通的小国,位于欧洲西北部,东与德国接壤,北与荷兰比邻,南与法国交界,西临北海,马斯河和埃斯考河两条母亲河缓缓流淌。人口稠密的比利时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19世纪初欧洲大陆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之一。

在比利时的首都的一个郊区,一家并不起眼的太空研究公司,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布尔博士,我们非常荣幸,能够见到您。”一位艹着熟练的英语的中东男子说道。

这个男子,就是麦西哈局的尤里德局长,而他到这里来,有一个特殊的使命:将眼前的这位布尔博士,拉到伊拉克去!

看着外貌不扬,但是又有些张狂的这位五十多岁的博士,尤里德知道,凡是库赛阁下亲自相中的人,一定都有不凡的本领。

这个布尔博士,就是世界上传说中的怪才,世界上最杰出的火炮设计师吉拉德-布尔博士!

布尔博士1928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诺思贝,在10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九。他有一个很不幸的童年,3岁时母亲去世,当律师的父亲离家出走,由叔婶带大。这些经历,造就了布尔敏感。孤独并易于发怒的姓格,这个姓格让他在以后的人生受到了小人的排挤,但他在学校里却是出类拔革的学生。

22岁时,布尔便以出色的成绩取得多伦多大学的博士学位,成为该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博士。不久,他便以火炮技术和创造上的杰出才能崭露头角。1961年6月,他被聘为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的工程学教授。1964年,36岁刚出头的布尔已是该大学宇宙研究所的所长了。

布尔最杰出的成就,就是超级大炮和45倍口径革命。

超级大炮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名参与“巴黎大炮计划”的工程师的后代,仰慕布尔博士的威名,希望这种大炮能够从纸面上变成现实,本来就对火炮技术非常感兴趣的布尔博士立刻迷上了这种超级大炮,他的后半生,几乎都是想把这种大炮制造成功。

布尔博士开始得到了美国和加拿大政斧的资助,开始研究“巴巴多斯”大炮,在随后的试射中,大炮成功地将90公斤重的炮弹抛向了180千米高的太空。这门巨炮也因其试验地而被称为“巴巴多斯”大炮。而且,布尔博士创造姓地提出,如果巨型炮的发射物是一枚有推力的火箭,其射程将得到极大延伸,这就是火箭增程弹。在之后的试验中,他成功地把214公斤重的火箭增程战斗部发射到2570千米之外的地方。重量稍轻一些的载体可以被送到250千米以上的垂直高度。在世界上现存的可实用的大炮中,这门“巴巴多斯”大炮所保持的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这方面的工作的成功,让布尔博士后来设计威力更大的“超级火炮”奠定了基础。

而且,布尔博士一直致力于新型火炮和弹药的设计,例如,为稳定发射物而采用的翼状壳,为保护机翼免遭炮膛爆炸压力的损坏而设计的特殊炮弹软壳,以及安装在炮弹上的火箭助推器等等。

而且,布尔博士设计这种超级大炮的最终目的,不是用在战场上,而是用在航天工程领域里。因为,用超级大炮发射卫星,要比用火箭发射省钱得多!

而且,此时步兵重要的支援火力,15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都是39倍口径的,但是,布尔博士在研究中发现,45倍口径,更加有使用价值,他在两年前,利用一门gc45型155毫米榴弹炮进行试验,最大射程竟达到了43千米,而对于39倍口径的火炮来说,能够发射到30千米,已经是极致。在他的成功后,世界各国火炮都开始步入了45倍口径的行列。

这样一个火炮奇才,现在却非常郁闷。因为,这位布尔博士的姓格不太好,得罪了很多人。结果,他在北美不得志,因为向南非输出武器,被联合国发现,进而政斧对他施加压力,他在加拿大的公司很快就破产了。

在去年,布尔博士移居了比利时,继续研究火炮技术。

库赛在得知了这位火炮高人到了比利时之后,立刻命令麦西哈局的尤里德局长亲自出动,将这个人才想法弄会伊拉克来。

可以给他开出任何条件,如果他不答应,那么,不管用什么方法,先把他弄过来再说!

尤里德的麦西哈局,现在已经在由中东地区逐步扩展开,在西欧也有情报机构,他们除了进行情报工作之外,一项业余的任务,就是给库赛阁下搜集人才!

那些阿拉伯籍的教授,专家,甚至是熟练的技工,许多都被麦西哈局请回了伊拉克,为伊拉克的工业化建设添砖加瓦。

而那些非伊拉克籍的,库赛阁下则是从中挑选那些非常优秀而又不得志的,比如约瑟夫,比如这个布尔博士,让他们在伊拉克的高薪和实现他们理想的双重诱惑下,为伊拉克卖力。

“你是伊拉克人?”布尔博士问道。

尤里德心中一惊,这个布尔博士不仅仅会研究大炮,还会研究人啊?不过,作为麦西哈局的局长,作为库赛阁下手下的头号情报干将,布尔博士早就处变不惊了。

“您看我像伊拉克人吗?”尤里德问道,一般人在接受到这样的回答之后,都会反问道:你怎么知道的?那就无疑说明对方的说法是正确的了。

“不是看,而是猜出来的,就在两天前,已经有另一群中东人来过了。”布尔博士说道。

另一群人?尤里德心头有种不详的预感:“难道是伊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