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2 / 2)

超陆权强国 战列舰 5287 字 2个月前

昨天,也就是十四日,比他记忆中稍微迟了几天,清军司令部由汉口迁往麻城。段祺瑞下令向湖北军政府移交汉口最后一处清军驻守阵地,自此,清军完全完成了自汉阳、汉口、武昌三镇的撤兵,除了渝口车站尚在清军的控制中,需要到汉阳清军全部完成撤离后才会移交湖北军政府之外,在三镇,清军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移交防务的任务了!

再往下看,他的心中猛地一沉,刚刚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副总统的黎元洪在昨日下午下令准备招兵文书,根据情报司打入湖北军政府内的人员发回的情报,黎元洪似乎是欲要以他掌握的四协以原湖北新军为根基的民军组建四镇兵力,并将以巡防营为根基再组建三镇新军,合计共七镇兵力,远远比他之前得到的消息要多出了两镇。

面对着清军的撤兵,黎元洪却选择了大肆扩军,这背后的态度已经十分明显了,他已经不能忍受自己这个副总统兼鄂督却只能掌握一小半的湖北省,哪怕全都是湖北最富庶的地区也不行!

这是准备要对李汉在湖北的势力出手的征兆了!

“看来悠闲的日子要过得差不多了”,李汉口中喃语,老实说这段时间来除了四川省内的一些遭到军政府打压的报纸天天煽风点火,指责他对旗人下手,并且还讽刺的给他起了个‘天高三尺’的新称呼外,就只有偶尔一些县镇传来些异声需要他处理一下,这日子过得倒是十分舒适。但是,看样子这样的日子过不了几天了!

“蔡庆!”

“到!”

他的新副官赶忙应了一声,李汉皱眉思考了一阵,才道:“明天早晨去桂园请北方的代表杨度过来,河南的事情不能再拖了,必须尽快解决。看来这一局是北边的那位赢了,我的确已经等不及了,也罢……三个月就三个月吧,我为河南争取了三个月的时间,最多每月多浪费些财务扶植一下唐牺支,让他在河南给我们守大门。三个月的时间,足够他训练一支武装了!回头吩咐应城发封电报给季雨霖,让第六协跟第一协做好撤离河南的准备,信阳不要也罢,咱们的根基在四川、在湖北,这两省稳了,我们才能不惧任何人!”

“是!”

“你们下去吧……另外吩咐南京那边把他们到了南京都跟什么人碰过面跟我汇报一下。我们才接触光复会,大佬陶成章就死了。这里面要说没有蹊跷我自己都不信。吩咐上海那边的报纸小心一点,上海毕竟不是咱们的地方,虽然是在租界内,但是有些报道多了也是会惹麻烦的,让负责人小心一点!还有,有关于这件案子的最新消息,立刻发来给我,保持持续跟进!”

“是!”

两人走了之后,李汉解了衣裳上床思考了一阵,总是感觉自己似乎疏忽了一些什么,可是认真去想却又想不到忘了什么了。只好苦笑着摇了摇头吹灭了烛光,不久,屋子内便传来了他入睡的轻响声。

15日一大早,南京临时总统府门前,已经齐刷刷的挤满了数百名革命军官兵,人人臂缠黑纱,神情激愤。

领头的是浙军司令朱瑞、副司令王文庆和光复军的黄汉湘等人,光复军总司令李燮和正在与孙、黄一起安抚大家。

“大总统,陶先生在上海被奸人杀害,我等革命军人不胜愤慨!陶先生革命巨子,却惨遭奸人毒手,希望大总统批准我们,让我们亲去上海,缉拿凶徒,为陶先生报仇!”朱瑞再一次对着孙文恺切陈词。

这些来大总统府门前请愿的军官们,基本上都与光复会有较深的渊源。而陶成章在光复会的地位,自徐锡麟牺牲后,其实就一直是大家公认的实际上的领袖,光复会名义上的前后两任会长蔡元培与章炳麟,都是文章之士,而非领导之才,赖有陶成章的维持和组织,光复会才能自树一帜,与同盟会分庭抗礼。

朱瑞、王文庆等人与陶成章的关系都十分深厚,更何况陶成章力辞浙督的举动,使得他们心中十分佩服。如今却传来陶成章被杀害的消息,这让光复军和浙军上下都无比愤慨。虽然,现在还不能确定暗杀陶先生的是哪一派的势力,但上海光复以来民党内部的一系列明争暗斗,让朱瑞、王文庆等人都有几分怀疑,如今的沪军都督陈其美,难脱干系!

人群中,王文庆心里格外愤懑。他是光复会员,同时也是同盟会骨干,攻打南京时,他亲率的五百名台州兵,是江浙联军里战斗力最强、作战最为勇敢、也是战绩最著的。他原本对陶成章从同盟会中“分裂”出去,重组光复会总会,并不认同,陈其美在南京的时候也对他一再拉拢,言语之间还流露出了对陶成章欲除之而后快的语气。他当时以为陈其美不过说说罢了,何况自己还写信到上海嘱咐陶先生,要他注意安全,未曾想到仅仅数天之后,就传来了陶先生遇害的消息,要说这件事情,没有陈其美做手脚,谁人能信?大总统却一口咬定是满洲暗杀党所为,要大家大局为重,戮力北伐,不要分心太多,是何道理?

“大家的心情我理解,焕卿抱革命宗旨十余年,奔走运动不遗余力,江浙光复,焕卿实有巨功。如今却惨被宵小暗害,可为我民国前途痛悼!”孙文耐心的劝解着前来请愿的官兵们,说话的语气也是十分悲痛。

刺陶案的发生,让本来就有些焦头烂额的孙文,愈加感觉无力应付时局。就任临时大总统以来的日子,自己也想不到竟然有渐渐成为自己这一生最艰难的日子的趋势。仅仅饷械一事,自己想尽办法,发行公债、提倡捐款、向外国银行贷款,统统收效甚微,始终无法解决半分。就连如今南京临时政府日常运行的维持费用,最后若不是陈其美从上海拨了一部分过来,又有广东等富庶省支援了一些,只怕南京临时政府早就无力支撑下去了!

临时政府已经成立了一些日子,法令也一条又一条地发布了下去,可是真正的政令几乎就出不了南京城!孙文心中十分无奈,江浙立宪派在自己回国之初也是十分热情,可是一旦知道自己没有带回巨额贷款,他们便悄悄撤掉了对临时政府的支持,他们的头面人物张謇与汤寿潜如今更是已经悄然离开了南京,有消息称,张謇正在准备北上与袁世凯晤面。对此,孙文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自己本来是打算大干一番的,但如今的局面自己又能有什么作为?

眼前发生的刺陶案,他之前便已经收到了风声,可是能怎么样?贵国之后陈其美对他表现的十分恭敬,这段时间来他要兵有兵、要钱给钱,算是给足了他这个大总统面子了。前几天他私下里跟自己讨要浙江大都督的位子,他当时为难,便推说一句‘你若是能说服光复会的几人退出,我便许给你’。他知道之前为了缓解会内因为前几年的会款之争而出现在同盟会跟光复会之间的裂缝,在上海举义之前,便内部定下了光复会的人为上海都督,但是举义之夜,同盟会的陈其美以上海青帮头目的地位,依靠他的湖州帮势力,趁着当时的光复会几位组织者不查,用自己早就刻好的大都督印章,在上海军政府成立的文书上盖上了自己的名字,造成既定之实,令全上海上到列强下到百姓都记住了这上海都督是他陈其美,才攫夺到的革命果实。

后来因为这件事情,陶成章甚至在报纸上公然点了他陈其美的名字大骂了几日,骂的陈其美在上海名声都臭不可闻了,才在黄兴等的调和之下,认了同盟会护得短。同盟会也是付出了浙江都督的位子,才拉拢的那时候便在报纸上叫嚣着要退出同盟会,重组光复会总部。

他是知道陈其美无法说服陶成章跟蒋尊簋,才做出的承诺,没想到他竟然真的下了狠手了!

第四卷 帝国东升 第404章 殖民者的两难

“砰!”一声碎响从唐王府大厅里传来,几名正盯在外面的丫头吓得脑袋往后缩了缩,不敢望往厅中一眼。

刚刚迈进院内的黄道周双眉紧皱,向旁边的管家问道:“这几天王爷是不是经常发火?”

管家大倒苦水:“回先生,王爷自从鲁王府回来之后,心情一直不好,连续几名下人受责,这倒算小事,王爷一向待下人宽厚,受责的几人也不过被骂了数句,只是王爷一天只吃一餐,这样下去身体怎么受得了,还请先生能够劝劝王爷,保住身体要紧。”

“嗯,我知道了。”

黄道周点了点头,跨入厅中,只听见厅中唐王有点惊喜的声音响起:“先生来了,快快请坐。”

看到唐王对自己还是如此热情,黄道周心头受用,坐下之后直接问道:“王爷可是为宗封之事而心焦?”

黄道周和内阁王铎同年,曾擢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读学士,充经筵日讲官,因和杨嗣昌不和而罢官,士林中名声极响,推为道学宗主,弘光初年积极奔走,对今上有拥立之功,只是今上不喜东林党派,黄道周心灰意冷之下自动辞官,后来被唐王延请为王府西席,一直得到唐王敬重。

对于黄道周的询问,朱聿键并没有回避,道:“正是。”

“王爷何必心焦,这其实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好事?”朱聿键冷笑起来:“难道先生也认为本王也应该去海外做个藩王,从此老死于海外不成?”

对于唐王的责问,黄道周并没有回答,反而问道:“那王爷认为在中原还在机会吗?”

有机会吗?这句话对朱聿键犹如一个重重的打击,大明岁入近亿两白银,皇帝亲手掌握数十万强兵,更重要的是皇帝在群臣和百姓心中有开国之君一样的声望,若是有机会,他也不会冒险行刺皇帝,将这支暗中重要的力量几乎损失殆尽。

看到唐王脸上尽是颓丧之气,黄道周劝道:“王爷,放手吧,中原已不可为,若强为之,横祸之日不远,海外虽然地处蛮荒,可是正如白纸作画,或许正好可以实现王爷的一番治国抱负。”

黄道周为道学宗主,一言一行都紧守圣人之言,眼光却并不差,只是以前只限于国内,这些年,随着海上巨额财富的涌入,黄道周的眼界也开阔了许多,不能也不会如此劝说唐王。

朱聿键脸上神情变幻不定,若是在以前他对皇位还有一丝幻想的话,今天黄道周的劝谏却打破了他的幻想,一直以来,对皇帝政策最为反对的就是东林党人,如今东林党人声势虽然大为如以前,只是在江南依然有庞大势力,朱聿键若说还有一丝争位的可能,就必须借助东林党人的力量,如今连这个道学宗主也劝自己打消念头,朱聿键忍不住心灰意冷起来。

“罢了,明天本王上表,自请前往南洋。”说完,脸上全是落寞之色。

看到朱聿键的神色,黄道周感同身受,本以为新朝鼎立之后,自己可以大显身手,没想到皇帝大改祖宗成法,排斥东林党众君子,让他心灰意冷,若是国势不济也就罢了,偏偏东林党去后,大明国祚重起,横扫天下,这不是说东林党以前所做是错,让黄道周更是失落。

“王爷不必灰心,眼下朝廷小人当道,皇上江山未必稳固,王爷他日未必就没有机会重回中原。”

接到唐王上表愿意前往南洋后,桂王也上表原意前往南洋,桂王朱由榔并没有多大野心,只是舍不得离开中原,看到各个亲王都上表,也不得不自请上表。

接到各个宗室王爷的上表,王福大喜,也不管是真心也好,假意也好,全部同意,让南洋舰队协助,让各个宗室在宿务、棉兰、婆罗州等岛屿选取封地。

这些岛屿都是西荷牙和荷兰两国暂未占之地,又离两国的殖民地非常近,王福正是要凭借大明宗室的力量对这些岛屿抢占,至于澳洲,虽然西方早已发现,不过,对于这块大陆暂时还没有在意,除了一部份原住民无人竞争,只需要移民过去直接管辖就成,王福自然不愿藩王过去,导致尾大不掉。

弘光七年九月,一切准备就绪后,庞大的移民舰队起航,首批移民中包括三位大明亲王,五位郡王和他们的家人,新招的护卫共一万余人,其余便是自愿移民的百姓四万余人,共乘坐二百多舰大小船只。他们将一路南下,陆续登陆事先选定的各岛。

对于大明帝国这次庞大的移民,西班牙和荷兰两国早有耳闻,只是他们却无可奈何,他们的人数太少,只能勉强占有现在的地盘,除非他们下决心和大明的舰队来一次海战,否则根本无法阻止大明移民的登陆。

通过这次移民,大明在南洋的优势显露无疑,庞大人口加上较近的距离,只通过第一次移民,其力量已经超过了西班牙近百年的努力,与荷兰人也不逊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