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2 / 2)

世家子 清涴 3949 字 7天前

一场舆论战下来,顾淮之大获全胜。得了好名声不说,还刷爆了徐清漪的好感值。事业爱情双丰收。

至于原本还对他有点看不惯的上峰,现在有意见也只能憋着。不仅如此,他们还被顾淮之反向洗脑了一波,漂亮话一堆接一堆砸向他们,中心思想却只有一个——爱妻子的男人都是好男人。

以顾淮之五岁就能正面刚郡太守还刚嬴的战绩,论嘴炮功夫,还是上峰输了,连着好几天脑海里都跟中了邪似的循环播放爱妻思想。几人私底下一沟通,都觉得顾淮之有毒。

顾淮之在翰林院的工作也格外顺利。初入官场,顾淮之这一帮新科进士全都处于被人带的萌新阶段,根本不会交给他们重要事务。元熙帝登基不过一年,还有各种小范围的动乱需要他派兵平息,又要安置百姓,忙起来也忘了关注这一批新科进士。

还是顾淮之度蜜月事件大范围传来后,元熙帝才想起来还有这么一批新鲜血液在呢。

作为第一批经由科举选□□的官员,顾淮之他们本就代表了元熙帝新政的一部分,具有极大意义。元熙帝要是想要继续推行科举取士制度,那就得从这一批考生中选出几个着重培养,让所有人看到科举取士的效果,这才更有资本堵住某些对科举心存不满的世家的嘴。

于是,元熙帝一拍桌子,顾淮之不就是个好人选吗?自身有实力——新科状元;家世也靠谱——有顾玄从旁教导坐镇,绝对不会有翻车的风险。

要树典型,还有比顾淮之更合适的人选吗?

那必须没有。就是他了!

就这样,顾淮之结了个婚,回来后和人打了一场舆论战,回头就发现自己高升了,还是原地飞升的那种——他被元熙帝直接点为中书舍人,同为六品,但分量可比翰林院修撰重得多。

中书舍人有点类似后世秘书这个职位,就是皇帝的秘书,天天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晃悠,这差事能不好吗?

顾淮之表示很满意,这套路他会,后世不少大佬也是这么个升迁路线。先干秘书,然后下调往基层走一圈,干出政绩后再往上升,稳扎稳打进中央。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迹可循,顾淮之现在虽然换了个时空,这个套路还是同样适用。

顾玄听了顾淮之的想法也点头表示同意,顺便拿出地图开始考虑顾淮之以后的外放之地了。

顾淮之无奈,这种立马就要被祖父踹出去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第71章 初入政事堂

当然,顾玄再怎么丧心病狂也不至于现在就把顾淮之给踹去基层刷履历去。相比起他外公坑孙子毫不手软的做派,顾玄都能算得上是仁慈的好祖父了。王家嫡长孙王温现在还在云州小县蹲着呢。

果然,人都是对比出来的。

顾淮之就这么以不到一年的官龄成功混到了元熙帝身边,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和他一起升到御前的,还有冯适。他们俩就是世家和寒门的代表,一个靠家世取胜,一个则赢在了关系上,这可是元熙帝的表弟,多照顾一下,其他人就算心里有意见也不好多说。就这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心里都不大看得惯外戚的原因了,哪怕是冯适这等正经通过科考实打实凭实力说话的,在被元熙帝提去当中书舍人后,也听了一脑子的酸话。

顾淮之好歹还是个状元,本来也挺让人心里泛酸,结果元熙帝还点了个冯适,众人的不满几乎全都往冯适身上去了,顾淮之反倒因此落了个清净。只能默默在心里感谢一番冯适,这可真是位好同志,充分发挥了舍己为人的精神,当得一个好炮灰。

其他人酸归酸,也阻挡不了顾淮之和冯适进御书房的脚步。

中书舍人作为皇帝的秘书,官小分量大,能够接收到权力中心的第一手消息,还能在皇帝面前刷脸混好感,是一条人人都羡慕的升迁渠道。

顾淮之当了这个中书舍人后才发现,混资历也不是这么好混的。元熙帝本质是想立两个标杆,让人看到科举取士的用处。但从心里而言,元熙帝自然是对冯适更亲近一些,除却血缘关系不谈,冯克己当年在他微末之时就一门心思辅佐他,这份难得的君臣之情也足够让元熙帝对冯适多一点偏爱。至于顾淮之,虽然在元熙帝的好感值也不低,但还是和冯适没得比。

再加上两人都是刚踏入官场的菜鸟,资历太浅无法服众,元熙帝也不可能一开始就把重要的事交给他们。中书舍人这个位置上还真有不少人,有审理奏章的,有起草诏书的,也有部分负责宣旨的,有一位最得元熙帝看中的,负责掌管玉玺。

顾淮之和冯适二人初来乍到,元熙帝想着二人科举出身的背景,直接让他们负责起草诏书。这活不算辛苦,要的就是一个文采,顾氏擅文,顾淮之这么多年熏陶下来,一手文章也不差,否则也当不了状元。起草诏书对他而言,并没有什么难度,大多数时间更是在充当背景板的角色。

但也正是因为当了御书房的背景板,顾淮之更进一步了解了元熙帝的喜怒哀乐以及其他大佬的性格做派。

顾淮之毕竟比冯适多了一辈子的经验,上辈子同样是和众多大佬谈笑风生的厉害角色,人情世故这方面甩冯适几条街,情商这玩意儿,一心念书的时候没觉得它有多重要,接受社会毒打的时候就会知道它的重要性。

顾淮之上辈子可是在大佬圈中历练出来的,商圈政圈都有涉及,自有一套待人接物的方式。这一点,元熙帝他们本来没觉得特别突出,毕竟顾淮之身上值得称道的闪光点实在太多。而现在,同样是当背景板,顾淮之都能比其他中书舍人更能拉人好感,这就很能说明他的不凡之处了。

说白了其实就是眼神和微表情的控制,同样当背景板,一块正儿八经毫无灵魂的背景板自然比不过有温度让人如沐春风的背景板。顾淮之天生优越的俊美外表让他极具存在感,不管站哪儿都自带聚光灯效果,谁都无法忽视他。而顾淮之又能精准地捕捉到其他人投向他的目光,并及时向对方反馈一个优雅而不失礼貌的微笑,眼神更是清澈又坚定,拉好感的同时也让人觉得有种被尊重的感觉。哪怕是和文官们不大对付的武将,都对顾淮之好感度爆表,从来只受文人白眼的武将哪里遭得住这个?分分钟变成顾淮之的吹,把他吹成天上有地上无的完美人,还拼命想出了一句酸诗来夸他:“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顾淮之本人听了都要脸红。

这样一来,大部分人对顾淮之第一印象绝佳,私底下再一接触,发现顾淮之为人处世谈吐举止都让人如沐春风,对他多有欣赏也就不足为奇了。

顾淮之在御前混了一个月,就这么混出了绝佳的好口碑和好人缘。瞬间把同为中书舍人的其他几位同僚比成了渣,简直是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没成想当背景板也能有这么多的骚操作。

哪怕是和世家不大对付的冯适他爹冯克己,顶着老父亲滤镜都没办法夸一句自己儿子比顾淮之更厉害。再一想冯适还比顾淮之大两岁,这就很让人生气了。

于是,在顾淮之不知道的情况下,他成功坑了冯适一把,让冯适接受了一回来自亲爹的毒打。

这一个月对顾淮之来说真是获益匪浅,除却表面的好名声和好人缘之外,他更直观地感受到了现如今朝堂的运行流程,相比起之前在云州辅佐赵铭稳定大后方时,政事堂的难度明显更大。天下十二州,现如今战火还未彻底平息,光是平乱诏书顾淮之都写了三道,另外还有其他州的流民安置问题和救灾工作,户部拨款数目等方面的信息,让顾淮之迅速整合出一个新朝刚立百姓急需休养生息的结论。

再加上顾淮之对数字的敏锐,从元熙帝让户部给的赈灾银子和军饷数目,顾淮之也大致猜出来国库的情况,哪怕得了兴朝皇室的宝藏,打了这么多年仗,现如今元熙帝也没剩多少家底了。

能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想明白这么多东西,不得不说,顾淮之又再一次给了顾玄惊喜。

很多时候,玩政治要的就是这种敏锐度。猜到了皇帝缺什么,就能提前预料到他接下来的动作,也更能提出一些让皇帝满意的意见。能臣,就是这么一步步踏上来的。

在这一点上,相比起同批进士,顾淮之已经达到了官场的中上水准。

这真是天分。

顾玄一满意,顾淮之就得倒霉。谁让顾淮之表现得太优秀,每回都能交出满分甚至额外加分的考卷,这就让顾玄觉得顾淮之身上还有潜力可挖,现如今还没达到顾淮之的最佳状态。于是,顾玄又给顾淮之出了个难题——猜猜最近这几年,元熙帝将把哪方面的事情放在首要位置?

顾淮之:???

这加任务是不是加的太厉害了点?

第72章 谈话

顾淮之对于顾玄突如其来对他进行考核的行为十分懵逼,仔细斟酌了一番,才小心答道:“如今国库空虚,百姓们连年征战饱受战乱之苦,正是该轻徭薄赋,让百姓修生养息之时。”

顾玄捋了捋胡子,淡淡点头,看向顾淮之的眼神很是复杂,似感叹似羡慕,“乱了两百多年,这天下可算是安定下来了。只可惜,我却无福见到盛世来临之际咯。”

顾淮之听了这话差点给顾玄跪下,赶紧开口道:“阿公何出此言?当今陛下唯才是用心怀天下,乃是百年难遇之明君,盛世在即,阿公又怎么会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