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1 / 2)

龙啸大明 木林森 5206 字 29天前

商毅点点头,又道:“林生先,我还有几件事情,也想请你一并帮忙。”

林之洋道:“大人请说,在下一定尽力而为。”

商毅道:“首先是我要在杭州城内修建兵营,做为驻军所用,因想请林先生帮我找一批泥水土木工匠,人数越多越好。工钱我自会支付。另外我还要在杭州城内收购一家印刷作坊,也请林先生帮我一并寻找,价钱不是问题,但越快越好。”

林之洋又怔了一怔,也被商毅弄得糊涂了起来,要找泥水土木工匠,他还能理解,这是要盖军营嘛。但要印刷作坊有什么用。

虽然印刷业在江南一带到是非常兴旺,而且利润也还算差强人意,但缺点是规模难以做大,因此也赚不了几个钱呀。不难到商毅是要出书吗?这到也不是不可能,在闲谈中林之洋也知道,商毅正在写一本叫《步兵操典》的兵书,写好了书之后想要出版,这也是人之常情,但也没有必要买一家印刷作坊来做吧。不过不管是什么原因,即然是商毅需要,也就无条件的给他帮忙。

其实商毅要泥水土木工匠并不是要修建兵营,而是要盖兵工厂。其实军营在城里本身就有,可以直接那来使用。而兵工厂主要生产火器,因此不仅需要较大的场地,而且不能设在城里。商毅连地圵都以经选好了,就是位于杭州城西南,钱塘边的玉皇山脚下。

而商毅需印刷坊当然也不是为了印书赚钱,而且随着自己在浙江的统治稳固之后,肯定还要开设军校和学校,那么就需要印刷大量的书籍教材,还有《步兵手册》和《海兵手册》。当然商毅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目地。就是办报纸。

其实办报纸是商毅早就列入规划之内的一项重要计划,当然这也是穿越者必需掌握的大杀器之一,商毅目地当然不是为了什么所谓的言论自由,传达民意,而是掌握舆论话语权,引导民意。

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商毅深知掌握舆论话语权的重要性,不仅能够为自己造势宣传,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和控制民意思想,甚致是煽动群众的情绪,在后世报纸媒体的实际作用,其实也大体如此。

林之洋的效率也不慢,第二天就给商毅找来了一批泥水土木工匠。而这时商毅也以经把整体的规划都以经做好了,因为未来兵工厂将会是商毅集团最大的优势所在,将会在这里生产、研制、试验这个时代最新式的武器,商毅以经淮备有好了几个武器的蓝图,就等着兵工厂建立起来之后,开始进行制造,因此这个兵工厂的安全和保密措施必须要得到充分的保障才行。

因此商毅决定,对兵工厂将釆用全军事化管理,外围将修建城墙守护,任何人进出都将进行严格的审查。而兵工厂内部大体分为二个区域:生产区和生活区,也用短墙,壕沟隔开。生产区分为:火药生产制造,火器产品制造,枪炮制造,杂件组装制造四个部份,当然还有相应的试验室和试验场。各区之间也以短墙,壕沟隔开,互不干涉。壕沟还将引入钱塘江水,便于发生火灾时好及时取水。而所有的工匠出入各生产区,都要凭证件通行。

而在工匠的生活区内,还设有店铺,酒楼、庙宇,戏院、医院、澡堂、操场等一些生活设施,同时还有供工匠子女上学的学校,而这些设施的工作人员,主要由工匠的家属担任。而且厂区内的主要建筑还算釆用砖木混制结构建筑,一方面能经久耐用,另一方面对火灾也有一定的防护效果。

总之这一个兵工厂实际以经包罗万象,什么都齐全了,和一个小县城几乎没什么区别了。事实上在商毅做完规划之后,自己也不禁觉得有些好笑,因为这和自己穿越之前的天朝刚建国时期的情况很像,一个大规模的工厂几乎就等于是一座小城市了。尽管这种规划在天朝以后的发展中证明并不科学,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废,降低了工作效率,但在特定的时期内,还是有其合理的一面。现在无疑就是特定的时期。

当然像这样规模的工程,又是大量釆用砖木混制结构,因此不是一两个月内就能完成,只能一步一步来,首先把外围城墙修起来,内部结构可以分期分批进行。好在收复了杭州之后,商家军以经积累了白银一百三十多万两,各类粮食近二十万石,还有二万八千多俘虏,无论是资金物资还是劳动力,都是相当充足,只是缺少一批精通泥水土木施工的工匠。人员到位之后,就可以马上开始动工。

商毅花了两天的时间,像工匠们交待了整个工程的情况,并且划定了城墙的范围,工匠们和俘虏劳工们也开始破土动工,制窟烧砖。兵工厂项目,也正式开始启动了。

而这时商毅委托林之洋办的另一项事情也有了着落,林之洋找到一家印刷作坊。坊主姓张,因为有急事需要大量银子,因此作价六千两白银,将作坊出手。正好被林之洋找到了,请商毅去看看,是否满意。

商毅听了,二话没说,立刻带上银子,跟着林之洋去看,而王夫之对印刷作坊也很感兴趣,毕竟他也希望自己日后写成的书可以出版发行,因此也跟着他们一起去凑热闹。

商毅简单的看了一下,这家印刷作坊的规模在杭州也就算中等偏上,占地方圆约有二百平米,五六间房间,还有一个大院子,共有五六十个工匠,一套印刷设备到是全都齐备。因此商毅也十分满意,立刻掏钱,和张坊主办理了移交手续,这家印刷作坊也就立刻易主。

随后商毅在院子里招集作坊里的工匠,向他们宣布:所有的工匠人员全部留用,月钱待遇一切如旧,以后如果工作表现好,还有增加。工匠们在知道作坊易主之后,都有些但心,但听商毅这么一说,也就都安心了。然后工匠各自散去工作。

商毅又来到了帐房,叫来了帐房先生齐文远,还有两名师传级的工匠王松和朱书刚,向他们询问一些印刷作坊详细的情况。

帐房齐文远今年四十多岁,本来是读书人出身,年轻的时候还考上了秀才,只是后来连考十几年,都没能考上举人,也就对科举心灰意冷,于是到这家印刷作坊当帐先生,同时也还兼任校对,检查的工作。因为还是天天和书籍打交道,也算对自己考不上科举付聊以自慰,因此他在这家印刷作坊干了近十年时间,虽然只挂着当帐先生的名议,但大部份的业务往来,都是他在经手。差不多等于是后世职业经理人的角色。

他首先将帐目交给商毅过目,又绍介了一下作坊的业务情况,这家印刷作坊开了二十余年,生意以经做开了,和好几家书局都业务关纟,利润也颇为可观,而且目前作坊里还有三笔印刷业务未完。

商毅也没有仔细看帐本,只是听齐文远说完以后,才道:“齐先生,我没有多时间来管这家作坊的俱体事情,今后你就是这家作坊的掌柜,作坊里的全部业务来往,还是由你来付责,以后我会派人每月来查一次帐。未完成业务也继续完成。并且通知所有的老客户,作坊虽然易主,但业务还可以继续往来。价格条件都不变。另外这个月就先这样,下个月开始,你的月酬,增加一倍。”

齐文远听了,心里虽然也颇为奇怪,如果商毅没空管事,干嘛要买下一个印刷作坊呢?不过即然他给自己加了一倍的月酬,那就够了,管他买一个印刷作坊干什么?

随后商毅又问王松和朱书刚道:“王师傅,朱师传,现在作坊里的印刷制版,是用活版多还是用雕版多。”

第二卷 落日篇 第一一四章 兵工厂和印刷作坊(下)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王松道:“回禀老爷,我们作坊里这两样都有,一般如果求快的书籍或者是一些小稿,都是用活字版,需要印刷质量上成,而且又不求赶时间的书籍,就用雕版。”

商毅又道:“那么你们用的活字版用的字模都是什么材料做的?”

朱书刚道:“回禀老爷,用的都是木活字模。”

商毅道:“有没有用铜、铁、铅模的?”

朱书刚道:“回禀老爷,铜字模太贵,用不起,而铁模、铅模印刷出来的字迹模糊,都不如木模好用。”

商毅点点头,他知道中国是最早发眀活字印刷的国家,虽然活字印刷并没有在中国大规模普及起来,但也绝不是像后期一些砖家所说的那样,中国古代几乎完全没有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当然比雕版印刷要效率高得多,同时最终成本也要低得多。但首先需要制做好大量字模,因此初始成本远高于雕版印刷,而且技术难度也要大得多。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活字印刷书籍只有几次,而且还都是官方组织的。民间的活字印刷一直停留在小规模简易低级的印刷运用上。很少用来印刷书籍。

事实上从明中期开始,在经济繁荣的江浙一带,用铜活字印刷逐渐出现并流行起来,其中最著名的有无锡的华家、安家,苏州的孙家和南京的张家等,他们用铜活字印卖的书籍流传甚多,印刷效果也很不错。不过中国本身的铜矿不多,而且铜又是流通货币的原材料,正如朱书刚所说,铜字模太贵,用不起,因此铜活字无法大规模应用,一般只有皇家才用得起。

其实铁模、铅模其实也能替代铜模,但由于中国古代主要使用是以烟墨为颜料的水溶性墨水。在木制的雕版上能够表现的很好,但是在金属活字上很容易变成墨水珠子。而且也不能象雕版印刷一样通过简单的压印就能完成转印。拓印也是个很缓慢的过程,为了保证能够有效的印刷,还必须使用吸水性强的纸张,结果就是纸张的背面也会有墨迹,无法做到双面印刷,无形中又提高了印刷的成本。都不如木活字。

当然木活字也有它的弱点:如果用木活字印书,大约印了200部左右,字模的字划就因为吸收烟墨中的水分,胀大模糊。但总的来看,木活字的弱点却比泥活字和金属活字要少得多。因此一直到清代,中国的活字印刷还是木刻活字。但即使是木活字,不管是在明代,还是在清代,终都没有超过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最终退出中国印刷行业,得等到清朝灭亡的前夕。

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中国古代没有使用油墨。而在十五世纪中期,德国人约翰内斯·古登堡创造了以铅锑锡合金字模和油墨为原材料的西方活字印刷术,才使欧州在印刷技术上一举超过了中国。

由于当时正值欧洲文艺复兴前期,古登堡的印刷术出现,使得印刷品的成本大为下降,而速度却提高了许多,从而也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方便。后世有不少学者都认为,欧州能在十六、十七世际取得飞速的发展,缩短与中国的差距,甚至在十八、十九世际全面超过中国。古登堡印刷术的出现,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虽然现在离古登堡的时代以经过去了二百年,但古登堡印刷术却依然还没有过时,而且在技术上也没有什么难度,其实中国的印刷技术以经很成熟了,只要弄出铅锑锡合金字模和油墨,即使是没有古登堡印刷机,效率也不会差到那里去。

铅锑锡合金字模是很容易做到的,其实就是以铅为主,加入一定比例的锑和锡。这两种矿产这个时代中国就以经大量开釆了,只不过这个时候锑和锡往往都被混在一起,全当锡矿来用。世界上最大的锑矿——湖南的锡矿山就是在明代开采的,当时就以为这里是锡矿,所以才取了这么个名字。

当然铸字也还有一系列的细节工艺:铅字必须大小一致,字座部分必须完全能够彼此吻合,以便在排字版上能够排列整齐。这需要特殊的工艺设备加以保证,还要有专门的修字工人进行磋磨处理等等,即使是在欧州,全套的铸字工艺也是从十五世纪开始,逐步的改进完善,到十八世纪以后,才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当然铸字的工作就更不用商毅操心,让齐文远去办就行了。

而古登堡印刷术最关建的油墨,在后世也不是什么密秘,其实就是用亚麻油来调制,一直到商毅穿越之前,亚麻油还被用来调制油画颜料。古登堡当年是将亚麻仁油煮沸,冷却到呈暗黑色,以少量蒸馏松树脂得到的松节油精与碳黑搅匀后,放置一段后即成了油墨。

在这个时代,亚麻和松树等原材料都不缺,不过商毅暂时还不打算泄漏油墨技术,因此他只吩咐齐文远,先去铸一百个字模,并且将铅锑锡的配比量告诉他,再三强调一定要按这个配比量进行铸字,在一个月以内完成,然后等着自己试用就行了。同时又给了他两百银子,作为铸字的费用。而自己另外找人去调制油墨,两样分开进行。这样就不怕技术泄漏了。

齐文远虽然也听得一头雾水,但现在商毅自己的东家,又这样吩咐了下来,又拔下了银子,那么自己照办就是了。因此接过银子,立刻去联系铸字工匠。

办完了这些事情之后,商毅也觉得十分满意,这才转道回衙门。

在路上王夫之也忍不住好奇,虽然他不懂印刷,但刚才在作坊里听着,又看过实物,也明白了不少,知道活字印刷如果真正能够大规模应用起来,确实可以使印刷书籍的成本大幅下降,尽管他还不完全明白其中的重大意义,但有一点他还是明白的,书籍印刷的成本下降之后,更多的读书人就买得起书了。因此也忍不住问道:“大人,你真的有办法改进活字印刷的技术吗?”

商毅点点头,道:“这也不是我创造的技术,在泰西诸国中,两百多年以前,一个叫约翰内斯·古登堡的人就发明了这项技术,然后一直沿用至今,我当初游历泰西诸国时,曾听说过这项技术,现在不过是在我中华之地偿试使用而己。”

王夫之听了,也不禁称奇,道:“二百年前便可以发明此物,看来泰西诸国中,到也不乏智能才技之人。”

王夫之跟随商毅的时候不长,但也知道商毅编造的那一番游历泰西诸国的经历,因此两人闲暇无事,也常向商毅询问泰西诸国的风土人情,而商毅也正有意引导王夫之,希望让他了解中国以外的世界,从而来影响他的思想。除了说欧州历史之外,也着重说一些文艺复兴等近时期欧州的思想、文艺事情。当然商毅暂时还不敢说古罗马共和国的元老院制度和欧州议会制度。

虽然王夫之的思想中虽然还带有许多天朝上国的优秀感,但他毕竟是另一个时空里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还不致于把一切海外世界指为荒诞无稽,同时现在也正是求知欲极为旺盛的年经,也比较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和观念。而且明朝在总体来说,还算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时期,由其是在民间的沿海地区,绝大多数人都接受了在大洋彼岸还有国家的世界慨念。所谓中国长期闭关自守,其实是指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的时期。